民俗表演有新秀 非遗文化得传承
郧阳网讯 春节期间,我区乡村传统文化活动丰富多彩,在表演的现场,活跃着一些儿童演员,他们是我区非遗文化项目得以传承不息的新秀和希望。
腊月二十八,早上七点半,城关镇红桥村村委会就热闹起来,在民俗文化表演的队伍中,出现了不少小孩的身影。
穿上喜庆的演出服,描眉涂唇,孩子们正在抓紧装扮。而在场外,50多岁李坤珍和6岁的计淑欣奶孙俩正在紧张排练。恰巧,这奶孙俩是本次表演中年纪最大和最小的。今年过年期间,他们要和其他村民一起为乡亲们表演采莲船、玩蚌壳等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民俗节目。
伴着欢快的锣鼓声,演员们一一亮相了。一边是村里老人们组成的老年队,一边是孩子们组成的少儿队。一老一少两只旱船时而交叉时而分开,不时变换造型。
非遗节目表演者计淑欣:“说郧阳道郧阳,郧阳是个好地方,有山有水有汉江,把桥划到三桥上,桥头有个子胥湖建个公园真漂亮,这漂亮”!
在采莲船节目里,小欣欣扮演的是丑角:摆艄婆子,看的出,在唱功方面6岁的小欣欣还是有一些紧张,而一跳起来,却十分活跃。只见她不停的跟在船后,迈着十字步、摇晃着手中的扇子和手绢,表演得惟妙惟肖。
我区有国家、省、市等级别非遗项目30余种,由于面临非遗传承人老龄化等问题,许多非遗项目制作和表演濒临失传。近年来,我区创新实施“非遗新苗计划”,通过非遗文化进校园和非遗传承人传帮带等方式,让那些学有所成的“非遗新苗”崭露头角。
如今,跟着红桥村非遗传承人李坤珍学习民俗表演的孩子有7个。春节期间,万家团聚,他们走街串巷演出,为乡亲们送去祝福和欢乐。
城关镇红桥村非遗节目表演者李坤珍说:“我还是想把快乐带给家乡(相亲)们。中国的文化传统不能到我们这儿断了,还要继承下去流传下去发扬下去”。


【郧阳网版权与免责声明】
1、凡本网注明"来源:郧阳网"、"来源:郧阳网"或"来源:郧阳论坛"的所有作品,版权均属于郧阳网编辑部,未经授权不得转载、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。已经授权使用作品的,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,并注明来源,违反上述声明者,本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。
2、凡本网注明"来源:XXX(非郧阳网)"的作品,均转载自其它媒体,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。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,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。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,可与本网联系,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。
3、如因作品内容、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,请在30日内进行。电话:0719-7225156